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苦笋帖
    绢本,墨迹,草书,2行,14字,无年款。此帖曾入宋内府,有“宣和”、“绍兴”印记。帖前有清乾隆题签并书引首“醉僧逸翰”。帖后有宋米友仁、聂子述,明项元汴,清李佐贤、陆润痒等题识;又有宋“宝庆改元九月九日重装。松题记”款,疑为《兰亭续考》编者俞松所书。钤有“宣和”“政和”“绍兴”“内府图书之印”“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正谊书屋珍藏首书”“乾隆御览之宝”“永瑆之印”“恭亲王”等鉴藏印。《苦笋帖》两行十四字,字虽不多,但技巧娴熟,精练流逸。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变化无常,但法度具备。黄庭坚《山谷题跋》:“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从此帖看亦是多用枯墨瘦笔。尽管笔画粗细变化不多,但有单纯明朗的特色,增强了结体疏放的感觉,与其奔流直下、一气呵成的狂草书势相得益彰,《苦笋帖》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代表作。此帖书法极为精彩,瘦肥相宜,流畅生动,中锋用笔,轻重合度。文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安岐评此帖道:“墨气精彩,草书十四字超妙入神”。“苦笋帖”现藏上海博物馆。
    【查看详情】
  • 得柏酒 尊体安和 郭桂阳三帖
    现存辽宁省博物馆三帖,《得柏酒帖》《尊体安和帖》《郭桂阳帖》。书法笔势雄强豪纵,体势奇伟,纵横姿肆。其字与王羲之书法迥然不同,却与王献之的行草书极相近似。梁陶宏景曾云:“比世皆高尚子敬,不复有元常,逸少亦然。”细观此帖,其字大小不等,大小之间可差四、五倍。字距与行间相差无几,但于密集中天然分行,笔画粗细也较悬殊。字体行草交错,字势开阔雄强,而连绵直下,一幅甫成,光生满纸,的是神品逸墨。
    【查看详情】
  •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杜甫饮中八仙歌》,洒金纸本,行草书。内容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诗。八仙,指诗人贺之章、张旭、李白等酒仙,诗中尽写他们嗜酒、醉酒之憨态。张瑞图书时,尽情挥刷,即使没有醉意,至少也是极其放松的状态。
    【查看详情】
  • 咸宁四年吕氏砖
    晋《咸宁四年吕氏砖》,是砖刻中的佼佼者,虽然比不上简书和残纸,但也是研究章草的重要资料。西晋武帝曾下诏禁碑铭,砖刻遂兴。《咸宁四年吕氏砖》(图87),1981年前后出土于安徽凤台县,该砖尺寸为34.8cm*17.2cm*5.8cm,砖文为:“咸宁四年七月吕氏造是为晋即袄十四年事秦岁在丙戌”。咸宁四年为278年(戊戌),晋“即袄”则为266年(丙戌)事。该砖刻可视为西晋时期章草刻书的代表作之一,其章法、结体及用笔均娴熟,线条圆浑劲健而又不失章草收笔之斩截,可见书写人并非劣手。
    【查看详情】
  • 敬覆帖
    中国明代书法家宋璲的书法墨迹之一。此帖纸本,草书,是宋璲草书的一件信牍。书法沉顿雄快,笔画瘦劲,长于在迅疾的行笔中结势,可以看出书者擅长兼融篆、籀笔意的艺术特点。由于宋书法作品较为罕见,因此尤显珍贵。该帖曾为明项元汴、清卞永誉等人收藏,帖上钤有诸人收藏印记。《式古堂书画汇考》一书着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查看详情】
  • 论书帖
    草书墨迹,纸本,9行,共85字。怀素草书,一般说是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书,所以有“以狂继颠”的说法。董追《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今其书自谓真出钟(钟繇),草出张(张芝)。”但无论如何,他的草书总是以奔放纵逸为基本面目的。而《论书帖》则与我们常见的怀素的草书大有不同。他的《书帖》写得“匀稳熟”,“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是今草中有章草遗意的佳作。
    【查看详情】
  • 食鱼帖
    《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唐·怀素书。墨迹本。古摹本。纸本。草书。八行,五十六字。。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原藏于青岛市博物馆。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着录。怀素《食鱼帖》略有破损模糊,但是“墨色浓润,神采不失”。其文曰:“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异疏(按: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赢也。□日怀素藏真白。”《食鱼帖》书法高华圆润,放逸而不狂怪,笔墨精彩动人,使转灵活,提按得当,风格在真迹《苦笋帖》、宋拓本《律公帖》等之间,结字亦近宋临本《自叙帖》。亦有评者以为笔划稍嫌滞涩,枯笔中见有徐徐补描之迹,应是半临半摹之本,但勾摹技巧高超,所见只有唐摹《万岁通天帖》,能与比拟,结体笔划保持怀素书法的面目。就高古作品而言,早期摹本与真迹有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鉴定家徐邦达先生1979年曾撰文论证此帖,学术界公认此为徐先生重要鉴定发现成果之一。《食鱼帖》经北宋人吴吉吉题跋,又钤有元代赵孟兆页、乔篑成、张晏、张雨,明代项元汴、项笃泰、华幼武和清代何元英等收藏、鉴赏家印88方,历四朝,传千年,流传有绪,是现存怀素四件公认传世作品中的佳作,弥足珍贵,堪称国宝。
    【查看详情】
  • 临初月帖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查看详情】
  • 夏热帖
    《夏热帖》,五代,杨凝式书,纸本,手卷,草书8行,共32字。《夏热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密水”表示问候。后纸有宋王钦若,元鲜于枢、赵孟俯,清张照题跋及乾隆皇帝的释文。卷前后及隔水上钤有宋“贤志堂印”,元赵孟俯,明项元汴,清曹溶、纳兰成德、清内府等鉴藏印。另有数方古印不辨。此帖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表现出了书家的丰富艺术变化,为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作之一。此帖曾刻入《三希堂法帖》。明汪砢玉《珊瑚网书跋》,清吴其贞《吴氏书画记》、顾復《平生壮观》、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内府《石渠宝笈·初篇》等书著录。
    【查看详情】
  • 韩愈进学解(整图)
    鲜于枢与赵孟俯齐名,是元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其作品骨力劲健,真气饱满,行笔自然潇洒。本卷是鲜于枢传世书法作品中年较早的一件,保存较为完好。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