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提刑提举帖
    《提刑提举帖》,纸本。行草书,两开。此帖行笔流畅,笔势潇洒,字与字间多有纤丝相连,含篆隶笔意,给人以古朴之感。曾经明黄琳、项圣漠,清卞永誉、成勋、永理等收藏。《墨缘汇观》着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查看详情】
  • 草书入春帖
    《入春帖》与《陶生帖》虽皆为草书,然前帖笔法圆润,而后帖则时有爽劲笔画,应是书写工具的不同所致,但都保持了蔡氏草书纵逸流便的特点。
    【查看详情】
  • 怀素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墨迹。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怀素千字文有多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查看详情】
  • 草书浣花溪图引卷
    《浣花溪图引》卷,宋,黄庭坚书,纸本,草书,故宫博物院藏。鉴藏印有“绍兴”、“内府书印”、“贞元”、“乾坤清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有明王氏图书之印”及清嘉庆内府诸印等。卷后有明吴宽、王世贞跋。此卷为火烧残本,后经明代夏德声补齐(见释文中□内字)。此诗收入《山谷外集》,作于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黄庭坚时年42岁。作品笔法苍老,多骨少肉,具有作者晚年书法的风格特征。卷后明王世贞跋中评道:“……老杜浣花溪图引也。歌词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语。书笔横逸疏荡,比素师饶姿态,亦稍平易可识。而结法之密、腕力之劲、波险神奇,似小不及也……。”跋文中“素师”是指唐代著名书家怀素,王世贞对黄庭坚与怀素书法特点的比较非常准确。此件作品虽然残处较多,仍不失为佳作。著录于《孙氏书画钞》上册、《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
    【查看详情】
  • 七言诗草书团扇
    七言诗草书团扇是赵佶书法作品的精品,也是他书法的代表作。他的草书精意娴熟,用笔多起以侧锋,险侧跌宕而不失于露,奇趣横生而终有法度;线条极具变化之能事。由于他精于绘画,故于章法的疏密配置,构图安排,皆能不精意处见精妙。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草书成就,不在瘦金书以下。牡丹诗册赵佶作。瘦金体书写的行楷。纵有行而横无列,疏密大小,相映成趣。
    【查看详情】
  • 陶生帖
    《陶生帖》,此帖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查看详情】
  • 草书题画诗轴
    《手札》纸本,7开1跋。《手札》系《十三札》之一,《十三札》集朱耷所书信札十三通装裱成册,故又称《十三札》册。每札均有作者题名“八大山人”,大部分钤有“八大山人”印。札中所述多为友人间往还之事,其中不乏奉画、饮宴之约,借钱、谢赠等事,从中可以窥见八大山人当时生活的一个侧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从书法风格及落款形式分析,此十三札大致为朱耷晚年之作。册书法挥洒自如,行草相间,无拘滞之感,盖由于书者致书友人,全无拘束,缘纸走笔,纵横驰骋,了无挂碍,自能得其书法真趣。
    【查看详情】
  • 李白忆旧游诗
    《李太白忆旧游诗卷》,墨迹长卷,卷首断烂,前缺八十字,无款。通篇草法全由怀素出,笔势翻腾,点画纵恣,为黄氏草书精品,原迹现藏日本。
    【查看详情】
  • 廉颇蔺相如传
    《廉颇蔺相如传》(局部)白纸本,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此卷书法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畅,是黄山谷“入古出新”的草书代表作。
    【查看详情】
  • 杜陵秋兴诗卷(整图)
    王铎诗书画皆在成就,尤以书法见长。其书法诸体皆能,而草书成就最高。本帖体现了王铎草书之精华,展现他不同时期的草书面貌。王铎的草书风格集二王、掺入唐人狂草之法,同时还吸收黄庭坚,米芾之特点,自树一帜,将草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影响中国书坛四百余年。王铎草书大气磅礡,神采飞动、多姿多彩的韵律感,有着极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他的笔法极其丰富,以中锋为主,八面出锋。在圆转中回锋转折,注意含蓄,同时又用折锋,增强建之势。王铎的笔法成为其书风的重要特征之一,完美地体现了高古与雄强的审美特征;其结体紧密,连绵飞动,姿熊欹侧,奇险生姿;王释善用墨。首创“涨墨”之法。其用墨浓、淡、干、湿变化穷,结合用笔的产、缓形成了极强的律动感。王铎的涨墨法延展了书法的用墨表现空间,提升了墨的情趣张张力,对清以后尚趣派书法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