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首页
流派
作者
年代
专题
流派
国画
选择流派
篆刻馆
楷书馆
行书馆
草书馆
楹联馆
隶书馆
手扎馆
篆书馆
作者
国画
选择作者
颜真卿
董其昌
王铎
赵孟俯
王羲之
卫瓘
康里巎巎
赵佶
陈容
王慈
傅山
邢慈静
陈奕禧
未知
徐渭
杜大绶
文征明
今释
姚鼐
陆俨少
蔡襄
查升
吴琚
张骏
张照
孙岳颁
鲜于枢
饶介
李白
倪元璐
米芾
祝允明
王升
沈粲
文彦博
郭沫若
宋克
溥光
娄坚
许光祚
朱熹
奚冈
侯艮阳
黄慎
高二适
王个簃
屠隆
程邃
邵弥
米万钟
年代
国画
选择年代
清
近现代
明
唐
东晋
西晋
元
北宋
宋
南朝·齐
西夏
南宋
东汉
大理国
三国·吴
隋
五代十国
五代
三国·魏
晋
晋唐
三国
汉
北魏
三国曹魏
南北朝
南朝·梁
北朝·北魏
北齐
东魏
南朝·宋
南朝
五代十国·后周
西魏
高句丽
五代十国·后唐
北周
辽
曲氏高昌
十六国·北凉
五代十国·南唐
南朝·粱
南朝·陈
北朝·东魏
北朝·西魏
北朝·北齐
十六国·前凉
十六国·西凉
前秦
五代十国·前蜀
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唐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现在西安碑林。楷书24行,行48字。此碑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书,此碑是为纪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业绩而建立的。此碑书法点画沉着、厚重,结字稳健,略有拙味,骨力洞达,与徐浩年高或有关系。历代对这件碑刻评价很高,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如赵崡《石墨镌华》说:"今观《不空和尚碑》虽结法老劲,而微少清逸。"李后主说:"徐浩得右军之肉而失于俗。"
【查看详情】
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唐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现在西安碑林。楷书24行,行48字。此碑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书,此碑是为纪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业绩而建立的。此碑书法点画沉着、厚重,结字稳健,略有拙味,骨力洞达,与徐浩年高或有关系。历代对这件碑刻评价很高,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如赵崡《石墨镌华》说:"今观《不空和尚碑》虽结法老劲,而微少清逸。"李后主说:"徐浩得右军之肉而失于俗。"
【查看详情】
赵孟俯心经墨迹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这是写给中峰和尚的一件墨迹,此作圆融秀逸而超然入圣。原为手卷,后来改装成册,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查看详情】
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唐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现在西安碑林。楷书24行,行48字。此碑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书,此碑是为纪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业绩而建立的。此碑书法点画沉着、厚重,结字稳健,略有拙味,骨力洞达,与徐浩年高或有关系。历代对这件碑刻评价很高,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如赵崡《石墨镌华》说:"今观《不空和尚碑》虽结法老劲,而微少清逸。"李后主说:"徐浩得右军之肉而失于俗。"
【查看详情】
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此碑刻于东晋大亨四年(405年)。书体是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用笔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飞动之势常现。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此碑为“端朴若古佛之容”是很恰当的。
【查看详情】
和陶饮酒诗
【查看详情】
司马元兴墓志
《司马氏墓志四种》即《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景和墓志》、《马马景和妻孟氏墓志》和《司马升墓志》。清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河南省孟县东北葛里村出土的司马族人的三个墓志与司马景和之妻孟氏墓志,合在一起称《四司马墓志》,此四志出土后便早佚,初拓本经李洵、冯敏昌收藏,于光绪初年,归端方所有,有罗振玉跋语。《司马元兴墓志》又名《司马绍墓志》,正书,计十七行,行二十二字,原石早佚,今行世即汤令名重摹本。据《孟县志》载,原名殊无损剥,而重摹本近多损泐,下截尤甚。此志当为北魏墓志中精品,运以方笔,峻利劲健,体势茂密,于平正中寓奇逸之变化,且其章法布局,大小错落,富有自然之姿。从其斜画紧结的结构来看,已唐人欧楷之先河。
【查看详情】
泰山经石峪摩崖金刚经
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则被誉为泰山石刻中的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经石峪摩崖刻经》每个字有半米大,书法以隶书为骨架,又吸收了魏碑和篆书的艺术内涵,创造了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的隶楷书法艺术。《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中国流传最广的一部佛经,被人赞誉为“智慧无双、福德无比的永恒经典”。它有七种汉文译本,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刻在泰山经石峪的《金刚经》恰恰是鸠摩罗什的译本。《金刚经》现存最早的中文版是公元868年,原来收藏在敦煌藏经洞,1900年流失海外,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而《经石峪摩崖刻经》镌刻于公元六世纪,比现存最早的中文版《金刚经》还要早300多年。
【查看详情】
司马景和妻孟氏墓志
《司马氏墓志四种》即《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景和墓志》、《马马景和妻孟氏墓志》和《司马升墓志》。清乾隆二十年(一七五五)河南省孟县东北葛里村出土的司马族人的三个墓志与司马景和之妻孟氏墓志,合在一起称《四司马墓志》,此四志出土后便早佚,初拓本经李洵、冯敏昌收藏,于光绪初年,归端方所有,有罗振玉跋语。《司马元兴墓志》又名《司马绍墓志》,正书,计十七行,行二十二字,原石早佚,今行世即汤令名重摹本。据《孟县志》载,原名殊无损剥,而重摹本近多损泐,下截尤甚。此志当为北魏墓志中精品,运以方笔,峻利劲健,体势茂密,于平正中寓奇逸之变化,且其章法布局,大小错落,富有自然之姿。从其斜画紧结的结构来看,已唐人欧楷之先河。
【查看详情】
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唐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现在西安碑林。楷书24行,行48字。此碑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书,此碑是为纪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业绩而建立的。此碑书法点画沉着、厚重,结字稳健,略有拙味,骨力洞达,与徐浩年高或有关系。历代对这件碑刻评价很高,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如赵崡《石墨镌华》说:"今观《不空和尚碑》虽结法老劲,而微少清逸。"李后主说:"徐浩得右军之肉而失于俗。"
【查看详情】
«
1
2
...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
1916
1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