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安和帖
    《安和帖》纸本,册页,行书,21行,共203字。此帖钤有项元汴、安岐、何子彰、谭敬、完颜景贤、赵叔彦等人鉴藏印记。《墨缘汇观》、《三虞堂书画目》着录。这是段天佑写给好友起善的书信,内容谈及自己的诸多病况、归还起善等人书籍、为起善向师夔求画、请起善为自己物色木料等等。信里涉及起善、张子昭、师夔等人。此帖从米芾书风中取法,又具有元人特有的精致与平和。
    【查看详情】
  • 书谱
    孙过庭书谱,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内府所刻,因帖石置于太清楼下,故又称《太清楼书谱》。书谱是孙过庭垂拱三年(687年)之作,他的书法理论精华集中于此书之中。书谱分上、下卷。下卷已佚,上卷的主要内容谈"运笔",其书气势磅礴,高潮迭起,用笔俊拔坚劲,章法错落参差,为孙过庭的代表作品。墨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查看详情】
  • 上虞帖
    唐摹王羲之草书硬黄本。共七行,五十八字。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远胜右军《如何帖》。此卷为北宋内府旧藏,至今尚何存原装,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晋王羲之上虞帖》,卷有南唐内府“集贤院御书印”、“内合同印”以及宋内府朱文双龙圆印、“政和”、“宣和”、“御书”葫芦印、“内府图书之印”等。明代曾藏晋王府,后由韩逢禧、梁清标、商载、程定夷递藏。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清代安仪周《墨缘汇观》有着录。原迹现藏上海博物馆。有影印本行世。
    【查看详情】
  • 心经
    吴镇书法多见于题画,《心经卷》是其传世的唯一草书作品,此卷草书之冷隽清逸如料峭云崖之老梅干枝,给人以超拨苍秀的美感。
    【查看详情】
  • 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卷,纸本,辽宁博物馆藏。是孙过庭三十八岁时所作,通篇以草书写出,用笔含蓄不露,功力内在,沉着而飘逸,劲健而婀娜,一气贯注,笔致俱存,是草书学习的典范。
    【查看详情】
  • 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行草书作品。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查看详情】
  • 吴江舟中诗卷
    米芾《吴江舟中诗》全卷。原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克劳弗德藏,现寄赠与梅多鲍利坦美术馆。《吴江舟中诗》原为朱邦彦所书,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诗,描述在吴江江上逆风行舟,雇请许多船工来牵拉。因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贱”,后来添了工钱,终于“一曳如风车”,但船工们“叫嗷如临战”,可见与大自然搏战的艰辛。此帖为米芾晚年力作,既有中年书风的痛快淋漓,又有晚年老道的清古从容,枯笔疏行,欹侧随意。卷首有“晋府书画之印”、“石渠寳笈”、“寳笈三编”、“清河”、“顾洛阜”白文“汉光阁”朱文,以及“嘉庆御覧之寳”、“晋府书画之印”等印鉴。卷后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鉴赏”“无逸斎精鉴玺”章。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