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董美人墓志
    又称《美人董氏墓志》。隋开皇十七年(597)刻。蜀王杨秀撰文,无书者姓名。21行,行23字。清末陕西西安出土,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石佚。隋人书法,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美人董氏墓志》恰好反映了这一点,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清罗振玉对其评价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该志堪称隋代正书作品中的杰作。
    【查看详情】
  • 常丑奴墓志
    《常丑奴墓志》,正书,无撰书人姓名。凡二十七行,行二十七字,共存六百五十九字,系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常丑奴及夫人合葬志。上海博物馆藏拓本。常丑奴,扶风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志石于明代存陕西兴平崇宁寺壁间,后随崇宁寺这废,志亦佚去。志首称“隋都督荥泽县令故常府君墓志”此为明代拓本。此志清翁方纲评云:“结体遒整,无齐梁魏周之习,而开欧虞褚薛之派。”奉为唐楷之先导。册首有清金农题签,册后有清杨知、诸锦、陈章、高翔、姚玉珏、翁方纲等题跋。曾经曹溶,金农、陈骥德、吴大征递相收藏。
    【查看详情】
  • 扈志碑
    《隋扈志碑》刻于开皇十四年(五九四),正书,二十六行,每行五十七字,原石在道光年间由陕西西安南乡出土,出土时上首两边损泐,后原石散佚,故拓本极为鲜见。此碑楷法方峻刻厉,结字平正匀称,其用笔十分接近唐碑中的欧楷,但不及欧字之奇险,结体接近于褚遂良《孟法师碑》,但更瘦硬,通幅观之此碑楷法已十分成熟,殊觉有一股清峻整洁、图片,书法教育,高考辅导,展览,论文,批评,字画拍卖等:?端庄茂密之气扑人眉宇,隐然有唐人家法,从中我们亦可以了解到隋碑与唐碑中的溯源关系,当为隋碑中的精品。
    【查看详情】
  • 龙藏寺碑
    隋开皇六年(586)刻,楷书,30行,行12字,行50字。藏河北正定隆兴寺。无撰书人姓名。欧阳修《集古录》认为撰者即碑末署名的张公礼。此碑字形结构朴拙,用笔沉挚,表现了高穆典雅的风神。隋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丽之风,《龙藏寺碑》是一典型。故可看出北期至唐书法递嬗的轨迹。康有为对此给予很高评价,认为《龙藏》统合分隶,并《吊比干文》、《郑文公》、《敬史君》、《刘懿》、《李仲璇》诸派,荟萃为一;安静浑穆,骨鲠不减曲江,而风度端凝。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杨守敬云:“细玩此碑,正平冲和处似永兴,婉丽遒媚处似河南,亦无信本险峭之态。”由上评语,可以看出《龙藏寺碑》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它对于后世书家的影响。
    【查看详情】
  • 董穆墓志
    隋大业六年(610年)十一月刻,在河南洛阳出土。墓志书法端庄婉丽,结体疏朗,清秀劲健。唐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县公。人称“虞永兴”。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书承智永传授,得二王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家。《宣和书谱》:“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传世书作有《孔子庙宗碑》、《汝南公主墓志铭》等。张怀瑾评其书法:“得大令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三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臭味羊、薄,不亦宜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