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孔宙碑
    汉孔宙碑,又称《泰山都尉孔宙碑》。隶书,碑阳十五行,行二十八字,碑阴上题五字篆书,下三列各二十一行。碑额篆书阴文[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九字。东汉延熹七年(一六四)立,现在山东曲阜孔庙。汉孔宙碑书法在众多的汉隶碑刻中,以端庄秀劲为尚。碑法劲健中又有遒美之气,昌汉隶中的精品。
    【查看详情】
  • 武氏祠画像题记
    《武氏祠画像石》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为黄易挖掘出土。旁有隶书题记。现存1069字,为汉代刻石书法字形较小的作品之一。清方朔跋此石书法云:“汉隶小者甚少,小而精且多者尤不多见”
    【查看详情】
  • 太室石阙铭
    太室石阙铭,乐汉隶书碑刻。石碑篆额题《中岳太室阳城□□□》。延光四年刻于嵩山,是《嵩山三阙》之一。《金石萃编》载:铭高一尺三寸,横四尺六寸五分。字共二十八行,满行九字,唯第三行十字。明嵩祯十年之后始称于世,铭字虽略漫漶,而笔力遒劲。传世墨本以“君”字未损者为旧。上海艺苑真赏社有影印本行世。
    【查看详情】
  •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合阳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刻,1956年藏入陕西博物馆碑林。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查看详情】
  • 子游残碑
    子游残碑汉元初二年(115)六月刻,隶书。碑断为二,此为下截“允字子游”残石,存78字。《子游残碑》为著名的“安阳残石四种”之一,于清嘉庆三年(1798)四月出土于安阳丰乐镇之西门豹祠旁,旋移至孔庙,后复移置洛阳存古阁,今藏安阳文化馆。民国二年(1913)于安阳又出土此碑之上截,即“贤良方正”残石,今藏天津艺术博物馆。此碑是东汉早期隶书精品,为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则疏朗有致。康有为评其书“有浑厚之形而气态浓深,笔颇而骏,殆《张黑女碑》所从出也。”认为此碑开《张黑女墓志》和六朝石刻的先河。
    【查看详情】
  • 西岳华山庙碑
    《西岳华山庙碑》,宋拓汉刻,碑书历受称颂,篆书碑额丽婉多姿,隶书碑文笔划丰润,变化多端,奇妙精绝,为汉碑佳品。汉碑多无书者姓名,此碑独刊。郭香察未见史录。唐宋时已受重视,碑石题刻颇多。原石金末元初毁佚,拓本流传很少。著名宋拓共4种:华阴本、长垣本、顺德本及四明本。此本即四明本,以四明丰熙旧藏而得名。虽较其他三本略晚,但为全拓整幅,碑额及唐代刻跋均完好保留,得观全貌,且为海内孤本。经宁波“天一阁”范氏藏,钱大昕父子、阮元、完颜崇实、端方、李汝谦、潘复递藏,后归香港胡惠春。
    【查看详情】
  • 夏承碑
    夏承碑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亦称《夏仲兖碑》。东汉建宁三年(公元一七○○年)立。碑旧在河北永年,久佚。存世拓本大多为重刻本。夏承碑书法奇丽。明代王世贞评此碑云:“其隶法时时代篆籀笔,与钟(繇)、梁(鹄)诸公小异而骨气洞达,精彩飞动,疑非中郎(蔡邕)不能也。”但也有些学者认为此碑孱杂篆体,与齐书风近似,或为北齐时所重刻。
    【查看详情】
  • 公羊传砖
    《公羊传砖》是东汉民间流传的草隶书体,行笔驰骤与舒婉结合紧密,风格朴素。
    【查看详情】
  • 朝侯小子残碑
    《朝侯小子残碑》,又名《小子残碑》。无立碑年月,隶书十五行,行十五字,碑阴存十字。清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在陕西长安出土。此碑石曾归周进,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石已残缺,因首行有『朝侯小子』四字,故以『朝侯小子』或『小子』名之。秦文锦跋此碑云,『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此碑用笔以圆笔为主,线条粗细变化不大,似用篆法,结体方中近扁,笔势开张。碑中一以、凶』等字全是篆法,其中『辞、真、在、彦、老、尽、越』等多笔横画组成之字,有两至三笔燕尾出现,这与大量东汉碑刻中『燕不双飞』不同,而与西汉后期及东汉初期简牍隶书有相近之处。汉碑风格各有特色从中可汲取各自的精华。
    【查看详情】
  • 史晨碑前碑
    《汉史晨碑奏铭》,又称《史晨碑》或《史晨前碑》、《汉史晨谒孔严后碑》、又称《史晨后碑》,两碑同刻一石两面。〈史晨前碑〉奏铭建宁二年碑刻后,又追述建宁元年到官,刻在背面。有谓先刻元年,转后面。前碑,隶书,无额,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山东曲阜孔庙。〈史晨前后碑〉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清方朔以为〈晨史碑〉”书法则肃括宏深,沈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见〈枕经堂题跋〉)。何绍基说:”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八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史晨碑〉跋)。此本“秋”字完好,为明拓精本前碑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隶书,两面刻,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6年)三月。17行,行36字。后碑刻于建宁元年(165年)四月。14行,行36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文记载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情况。后碑全称《汉鲁相史晨飨孔庙碑》,记载孔庙祀孔之事。文后有武周正书题记四行。《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前后碑字体如出一人之手,传为蔡邕书。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明郭宗昌谓其“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清万经《分隶偶存》评云:“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乙瑛》)、《韩勑》(《礼器》)之右。”方朔《枕经金石跋》云:‘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杨守敬《平碑记》云:“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