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雁塔圣教序》-3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45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17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39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46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36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4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34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5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
  • 《雁塔圣教序》-6
    褚遂良(596--658或659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其书初学欧阳询等,继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融会汉隶。其特点是:正书丰艳,自成一家,行草婉畅多姿,变化多端。当时与欧、虞齐名,学者甚多。颜真卿亦受其影响。唐人书评》称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李嗣真评“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当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清梁山献认为:“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这议。”传世书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孟法师碑》其用笔方劲古拙,端雅高古。《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杰作,字体瘦劲,时兼行草,具有丰神。历来为世人所重。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