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谦碑
《房彦谦碑》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形制华美而庄穆,碑首和碑身用一整块巨石雕成,碑首为拱形顶,两侧各有三条螭龙盘绕,碑额为篆书,题“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九字,正文为隶书(兼有楷体)。碑阳36行,行78字;碑阴15行,行13字。碑高3米,阔1.3米,厚0.4米。碑侧三行,前两行十二字,后行九字,此碑之撰书人及年月均刻在碑侧。明清拓本,均不拓碑阴、碑侧,至干嘉开始拓之,此时始认为欧阳询书无疑。因年代久远,碑趺现已沉埋于地下,不复得见,墓地尚有唐刻石虎、石羊各一,至今尚存,另有清同治年间章丘知县蒋庆第记事碑一幢。关于此碑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人赵明诚《金石录》的著录,清王昶《金石萃编》中也有记载。另外,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李光映《观妙斋藏金石文考略》、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阮元《山左金石志》、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若方《校碑随笔》等金石文献均有相似记载。欧阳询一生历陈、隋两代,入唐已是古稀之年,其名望在贞观前后正是如日中天之时,书艺已炉火纯青。他66岁前的作品未曾见有传世。欧阳询存世的隶书作品甚少,据清人吴玉缙《金石存》载:“询分书如,隋工部尚书《段文振碑》、唐《昭陵六马图赞》、《司空窦抗碑》之类,今皆不复可见。”现存世的两方,一为《房彦谦碑》,唐贞观五年(631年)刻,一为《宗圣观记》,唐武德九年(626年)刻,在陕西周至,但现存者为元代翻刻。此外,未见其它著录。所以,《房彦谦碑》在欧书中是极为罕见和珍贵的。《房彦谦碑》是他75岁时所书,阮元《山左金石志》,王昶《金石萃编》,孙星衍、邢澍《环宇房碑录》,《中国书法艺术?隋唐五代卷》等文献均以“八分”、“隶书”称谓。细观此碑,然已非正宗“八分”或“隶书”。就用笔而言,结体介于隶楷之间,且杂用部分楷书、魏碑,存有较多六朝气息。其字形方正峭拔,间架坚实整齐,于平正中见险绝,笔法刚健森严,苍老骨劲。清吴玉缙评此书云:“极挑拔险峻之妙,与正书正是一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