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过从帖
    行书《过从帖》,是王安石给一位通判的复函,其文不见于《王文公集》,体裁属“启”或“书”,但文字过于简略,内容难于确考。揣其文意约略可知,这位通判遇到了意外之事而又犹豫不决,王安石则请他好自为之。王安石书法行笔大都很快,明人赵宦光甚至说:写字不可急促,而王安石的书法却都像在大忙中作,但《过从帖》用笔却沉稳有力,笔笔到位、尽味,而节奏也较缓慢,没有丝毫忙字可言。其字重心一般落在右下方,做到了稳中有势,而纵列,除“阁下”两字外,明显右倾而左偏,确有横风疾雨之妙。书风类颜,而杨凝式是取法于颜的,因此米芾道其取法于杨凝式,这是从王安石的书法中体察到了笔法神髓的缘故。
    【查看详情】
  • 清和帖
    此信札行书八行,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五月。此帖曾经项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写的潇洒超逸,不激不励,用笔比较含蓄,与其它帖比较,温和了许多,但笔划的轻重时有对比,字的造型欹侧变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几分俊迈之气。
    【查看详情】
  • 城南唱和诗
    《城南唱和诗》为杨维桢书南宋张拭的城南二十咏。据诗后杨维桢所述,《城南唱和诗》原为张拭和朱熹之作。此卷书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书法行笔怪诞,纵横叠宕,用锋古拙峭拔,似有矫横之意,与元朝赵孟圆润书法成为鲜明的对比。卷后有明陈献章、谢肇,徐,清孙承泽题跋。《古渠宝笈·三编》着录。
    【查看详情】
  • 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查看详情】
  • 贵宅帖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贵宅帖》(实际上是—件行书信札。为纸本,通篇连款字计9行。李建中行书虽以欧阳率更楷书为体势,但在笔势和意趣上是以颜鲁公的行书为圭臬的,鲁公的行书用笔之意可以说被西台演绎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枯笔,纯从《祭侄稿》中化出,像此帖第三行“去未审此来如何”、第六行“货可收拾”及第七行“雅意如何也”,差不多与鲁公之字如出—辙。此帖用笔苍润精美,气韵冲雅平和,但若与鲁公《祭侄稿》的高古气息相比,贝怯之较远,古人所谓的“书如其人”不谬矣。因为无论如何善学,气质不同,身世不--~,其书之境界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笔者认为西台只是学颜的好手,却不是妙手——妙者,则浑化无迹,渺空四远。对此,西台只能甘拜下风,朱长文将其作品列为“能品”堪为公允,亦不枉西台矣。
    【查看详情】
  • 虹县帖
    此件墨迹风格自然潇洒,堪称其代表作。
    【查看详情】
  • 张好好诗
    《张好好诗》卷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杜牧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并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据《式古堂书画记考·卷七》所记,该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宣和书谱》、《悦生所藏书画别录》、《平生壮观》、《大观录》、《吴越所见书画录》、《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查看详情】
  • 兰亭序定武本
    《兰亭序》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查看详情】
  • 柴沟帖
    《柴沟帖》此帖凡七行,三十八字,其中第二行行首三字已大部残缺。系张孝祥写给友人养正的一通信札札中张孝祥告知养正:因闻乘轿来访行程甚慢,今遣人借鞍马前往迎接,欲从速和他友人相见。所指柴沟一地待考。此帖有颜真卿的清雄伟岸之气,浑厚严谨,遒劲流畅,持重不浮,骨力内含。其用笔方圆兼之,以中锋为主,线条凝重俊逸,笔画粗细分明,一般横画轻竖画重,深得颜字以折带转、易方为圆的绝妙笔法。行款疏阔爽朗,一气呵成,如同天上的星辰,自然闪烁,给观赏者以轻松、舒展之感。章法格局空旷寥廓,那浓黑的字列就象兰天白云中的队队飞雁,行间段落在画面上拉开的距离间隔,造成一种层次醒目的流动节奏,而又给人清明简淡的美感。为张孝祥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曾经清张笃行收藏,帖是钤有印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