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礼器碑
    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此碑自宋至今着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清杨守敬也说:“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平碑记》)此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鋩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更为书家所激赏。攻汉隶者,多以《礼器》为楷模。
    【查看详情】
  • 鲜于璜碑碑局部
    此碑全称《汉雁门太守鲜于璜碑》。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年)十一月刻。隶书。纵242厦米,横81~83厘米,厚12厦米。碑呈圭形,两面共刻827字。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一九七二年在天津市武清县高村出土。1973年5月,天津武清县高村乡兰城村农民发现于村东苏家坟。碑主人鲜于璜,字伯谦,官至雁门郡(属并州,治阴馆,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太守。东汉安帝延光四年(122)卒,终年八十一岁。四十年后,其孙鲂、仓、九等为之树碑颂德。此碑体势宽绰丰厚,用笔多方折,笔画肥瘦有变化,左右开张,气势雄强。《张迁碑》与其相似,但晚出二十一年。历来把《张迁碑》列为汉隶中多用方笔的代表,及《鲜于璜碑》出土,评者以为更胜《张迁碑》。碑阴隶书,较碑阳稍大,体势更为恣肆。通碑字迹清晰完好,是建国以来所发现的最完整,字迹最多的汉碑。其书法属方整劲挺,斩截爽利类型,多棱角森挺的方笔,有波势挑法的笔划,具变化之妙,结体方正,字体大多取横势。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查看详情】
  • 礼器碑
    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无额。四面刻,均为隶书。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碑阴及两侧皆题名。此碑自宋至今着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汉诸碑结体命意,皆可仿佛,独此碑如河汉,可望不可即也。”清王澍《虚舟题跋》评云:“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又说,“唯《韩勑》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自有分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清杨守敬也说:“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石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者也;兼之者惟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平碑记》)此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鋩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更为书家所激赏。攻汉隶者,多以《礼器》为楷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