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文向帖
    魏了翁《文向帖》,行书,上海博物馆藏。此帖是魏了翁写给其姻亲至交的一通家书信札,为他四十八岁时的作品。该帖间行间草,落笔流畅,法度足备,气韵有余。《文向帖》是苏州过云楼主人顾公雄1951年捐赠的308件珍贵书画中精品之一。位于苏州的过云楼始建于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是苏州望族顾氏珍藏书法名画的所在。第一代主人顾文彬开始,三代顾家人花了百余年的时间,收集了1000多幅书画碑版。顾公雄1951年临终前留下遗言:把珍藏的书画献给国家。顾公雄过世以后,家人秉承遗志,别于1951年和1959年将所藏308件珍贵书画一并捐献给国家。包括魏了翁的《文向帖》和元人虞集的楷书《刘垓神道碑铭》不但对书法史,而且对宋元史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
    【查看详情】
  • 行草书自书诗卷·余前年思移
    在书法方面,王诜的字清劲紧实而别具面目。《自书诗帖卷》共分四段,第一段二十三行一百五十四字,以散文叙说“前年恩移清颍(按即颍州)”,道阻于许昌,与韩维(持国)、范镇(景仁)诗酒留连于颍昌府(按即许昌)之西湖的情况。,第二段十七行九十六字,记颍昌湖上三人所作唱和诗句。第三段八行六十四字,为《蝶恋花》词一首,观其描述,亦当为湖上景色。第四段二行十七字,自言近年能饮酒,多醉书。字句之间虽然有感伤惜别的味道,但落笔痛快淋漓,锋芒毕露,可谓独具风貌。
    【查看详情】
  • 心经
    吴镇书法多见于题画,《心经卷》是其传世的唯一草书作品,此卷草书之冷隽清逸如料峭云崖之老梅干枝,给人以超拨苍秀的美感。
    【查看详情】
  • 上虞帖
    唐摹王羲之草书硬黄本。共七行,五十八字。体势灵动绰约,丰肌秀骨,远胜右军《如何帖》。此卷为北宋内府旧藏,至今尚何存原装,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晋王羲之上虞帖》,卷有南唐内府“集贤院御书印”、“内合同印”以及宋内府朱文双龙圆印、“政和”、“宣和”、“御书”葫芦印、“内府图书之印”等。明代曾藏晋王府,后由韩逢禧、梁清标、商载、程定夷递藏。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清代安仪周《墨缘汇观》有着录。原迹现藏上海博物馆。有影印本行世。
    【查看详情】
  • 朱耷行草书手札十三通册
    《手札》纸本,7开1跋。《手札》系《十三札》之一,《十三札》集朱耷所书信札十三通装裱成册,故又称《十三札》册。每札均有作者题名“八大山人”,大部分钤有“八大山人”印。札中所述多为友人间往还之事,其中不乏奉画、饮宴之约,借钱、谢赠等事,从中可以窥见八大山人当时生活的一个侧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从书法风格及落款形式分析,此十三札大致为朱耷晚年之作。册书法挥洒自如,行草相间,无拘滞之感,盖由于书者致书友人,全无拘束,缘纸走笔,纵横驰骋,了无挂碍,自能得其书法真趣。
    【查看详情】
  • 草书千字文
    纸本。草书。此卷为描金云龙笺,匹长三丈,狂草书千字文,一气呵成,笔势凌空,变幻莫测,犹如长江奔腾,一泻千里,运笔迅疾、流畅,结体奇宕、潇洒。赵信传世楷书—瘦金体多见,草书流传绝少。此卷作于宣和四年(1122年),时年四十岁,当系书法大成时之作。《石渠宝岌初编》、《格古要论》诸书着录。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诗文的释文: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