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祭黄几道文
    这卷楷书《祭黄几道文》现存于上海博物馆,是苏轼与弟弟苏辙联名哀悼同年黄好谦的祭文,写于元佑二年(1087年)八月四日,当时苏轼五十二岁,书风古雅遒逸,真率自然,是苏轼传世作品中珍品之一,历来饱受赞誉。
    【查看详情】
  • 归院帖
    《归院帖》页,宋,苏轼书,释文:此虽云同归院,亦不云宿于院中。不知别有文字,证得是宿学士院为复。只是公家传说如此,乞更批示。轼白。今当改云宿学士院为复,且只依旧云宿待漏舍,幸批示。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子孙永保”、“项氏子京”等。此帖是《宋人法书六种》卷之一,叙述了批示“同归院”、“宿学士院”、“宿待漏舍”三个名称统一之事。从帖文中可知,该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书,时间应为北宋元佑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年),苏轼时年51至54岁。前人虽云苏轼书学颜真卿、杨凝式,但实际受徐浩行书的影响最深。此帖笔致萧散,结态随意,似不经意而笔到法随,已不见学古痕迹。诚如苏轼自己所说:“不践古人,自出新意。”虽短短五行,已臻化境。《石渠宝笈续编》重华宫著录。
    【查看详情】
  • 离都帖
    《离都帖》乃蔡襄即将渡长江“南归”途中所书,追述离都(开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长子。友人来信慰问,襄作此书答谢。书法丰腴厚重处似颜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
    【查看详情】
  • 天民知命帖
    《天民知命帖》亦称《致天民知命大主簿尺牍》,凡16行,196字。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十月十四曰。经项元汴、安岐、季振宜等人收藏。《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等着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查看详情】
  • 《寒食诗帖》连黄庭坚跋
    《寒食诗帖》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是苏轼谪居黄州后的代表作。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但觉萧瑟难受,隐藏着他贬谪黄周后抑郁的心绪。始则漫声细诉,娓娓道来,继则放任声腔,或孑然饮泣,或凄然长啸。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怆,字字含泪。此帖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间,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字形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结体既有“石压蛤蟆”,也有“树梢挂蛇”。全篇布局疏密有度,山谷在帖后跋中赞誉级高:文学性上,认为“尤恐太白有未到处”;书法艺术上,兼颜鲁公(颜真卿)、杨少师(杨凝式)、李西台(李建中)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查看详情】
  • 寒山子庞居士诗卷(全图)
    《寒山子庞居士诗卷》纸本,这是一件行书长卷,是黄庭坚的典型风格。此卷用笔十分老辣,用笔凝练稳重而有韵致。作字如画兰竹,潇洒大方,任意高下雄强刚劲之中,自有一种风流。结字力趋险绝,点画长短随心,极富变化。然而倚则之中,中宫稳定,通体安祥。常用一二长笔纵横取势,打破行间的空白,使字形神采飞扬,产生一种极强的运动感。字内空间也处理的极富特色,往往密处愈处愈密,疏处更疏,使字空间洞开,与字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丰富节奏,变估莫测。整卷作品风度翩翩,纵横飞动,得褚河南之遒媚,颜鲁公之端庄,《瘠鹤铭》之雄强,《石门铭》之飞扬,而成自家面目。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