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切帖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纸本。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曾为王时敏等递藏,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原文为:“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其中“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至友。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王羲之此信应写于此年,次年,即升平五年逝世。因此,此书应是其末年书。评者都认为,王羲之书法到末年,才达到极致,于此帖可以临略其末年书法妙处。此帖平和简淡,写时好像毫不费力。许多字,如“得”、“保”、“谢”等字,从结字上看,好像简得不能再简,从笔画看,也已没有那么多转折、顿挫。但简化不是简单,而是高度概括,作到了有点画处甚至无点画处都韵完意足。如此帖残破较重,许多字(如“月”、“羲”、“劳”字等)虽然残破,但气势仍然十分丰满。就整个来说,笔画比较妍润,但有些笔画,如第一个“之”字,“寒切”等字,润中含朴,非常耐人寻味。唐人孙过庭说:“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