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鹤铭
镇江焦山碑林犹如璀璨的群星,而其中最光耀夺目的一颗明星便是无价之宝的《瘗鹤铭》。瘗是埋葬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因他平生极爱养鹤,在他家门前有一“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鹅的优美舞姿丰富他的书法,故而他的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称。相传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一对仙鹤,不料那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的岩壁上,遂含泪挥笔,在岩壁上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以示悼念。其字体潇洒苍劲,别具一格,书法价值极高,确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洛阳《石门铭》。唯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称之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由于铭文通篇是道教口气,故多数学者考证,认为是出自南朝梁代道首陶弘景的手笔。因陶弘景在齐亡入梁后,隐居句容曲山(茅山)自称“华阳隐士”,晚号“华阳真逸”,世称“华阳真人”。他有驾鹤升天的最高理想境界,那么他当年为仙鹤立石旌,发出“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的感叹,并“爱集真侣,瘗尔作铭”,与其身份是极为相称的。茗山方丈云:《瘗鹤铭》全篇是道教口气,而陶弘景既称隐逸,又属仙流,当无可疑。至于《瘗鹤铭》是王羲之作品之说,这是由于乾隆当年登焦山观《瘗鹤铭》时,曾说“非晋人不能”。皇帝开了金口,“永垂定论”。后便大加附会,以讹传讹,张冠李戴。焦山碑林所集之碑刻无论在史料和书法之艺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