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墨书残纸
    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遗址曾发现一批墨书的残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这些残纸是研究魏、晋、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
    【查看详情】
  • 行书曾巩谥议稿卷
    《曾巩谥议稿》卷,宋,刘汉弼书,手卷,行书,33行,623字。《曾巩谥议稿》卷释文卷后有元韩性、黄溍、危素、周伯琦、盛景年,明魏骥、张居杰,清王懿修、胡如瀛、许正绶、胡佚民题诗及题跋。前引首明张文渊行书“先公手泽”四字。此卷是刘汉弼为北宋文学家曾巩所著谥议。曾巩卒后因官卑而无谥号,至南宋年间才追谥为“文定”,此卷是刘汉弼作考功员外郎时为曾巩议谥所写的草稿,久藏其家,到元代,刘氏的后人才找人题跋,述明是刘家的“先公手泽”,至此才明确这是刘汉弼的遗迹。《曾巩谥议稿》书法端雅凝重,丰腴悦泽,欹侧明显,狎书姿态横生,有苏轼卧笔之态,为存世极少的珍贵墨迹。同时,此书对曾巩在宋代文学领域兴衰交替之际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指出“因官卑不及谥,殆有司之失”。而与先人之比,名与文俱显,故追补谥号。
    【查看详情】
  • 墨书残纸
    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遗址曾发现一批墨书的残纸和木简,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和永嘉四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这些残纸是研究魏、晋、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
    【查看详情】
  • 闲居赋
    《闲居赋》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闲居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所作。前人似颇有微词,如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联系史书记载来看,元好问对作者与作品关系的论述,还是较为客观的。与潘岳的情况相似,赵孟俯也是引起后世较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本人一直徘徊在仕与隐的两极中间,加之又是以旧王孙的身份出仕,故其心理之策负可想而知。他平生常为进退之身不由已而苦恼,赵孟俯的此种内疚愧作之情,实在是一种难以排遣并且相伴终身的客观存在。他书写《闲居赋》,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书法的力量,一定程序上调和或缓解内心的矛盾和不安,使得自己的心宇获得片时的宁静。此作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也体现出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此作无年款,但从书法上考察,应是晚年所书,为赵孟頫上乘之作。卷末有清曹溶题跋
    【查看详情】
  • 闲居赋
    《闲居赋》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闲居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所作。前人似颇有微词,如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联系史书记载来看,元好问对作者与作品关系的论述,还是较为客观的。与潘岳的情况相似,赵孟俯也是引起后世较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本人一直徘徊在仕与隐的两极中间,加之又是以旧王孙的身份出仕,故其心理之策负可想而知。他平生常为进退之身不由已而苦恼,赵孟俯的此种内疚愧作之情,实在是一种难以排遣并且相伴终身的客观存在。他书写《闲居赋》,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书法的力量,一定程序上调和或缓解内心的矛盾和不安,使得自己的心宇获得片时的宁静。此作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也体现出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此作无年款,但从书法上考察,应是晚年所书,为赵孟頫上乘之作。卷末有清曹溶题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