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八关斋会报德记
    颜真卿初。60岁以后,其楷书完全成熟。64岁他来到睢阳郡(今商丘市)书写的《八关斋会报德记》碑文,宽绰圆润,雄浑超俗,被康有为称为“诚为绝作”。《八关斋会报德记》碑文不仅字体圆健浑厚,而且全篇内容矫健奔放,如万丈瀑布,一泻千里,似一气呵成。
    【查看详情】
  • 卜商帖
    《卜商帖》又称《卜商读书帖》,是欧阳存世墨迹,纸本,高25.2厘米,横16.5厘米,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上有宣和内府诸印和一瘦金体题跋:“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有《卜商帖》用墨浓重,行气淹贯,下笔锋利如斩钉截铁。他楷书中的瘦劲典雅,在这里转化为锋锐的笔痕,似乎还残留着北派书法中的方劲笔法。但是墨气却极为鲜润,笔画饱满丰腴,起笔简截而少婉约之势,是与当时流行的王羲之或王献之书风大不一样的。正如清人吴升《大观录》跋:“笔力峭劲,墨气鲜润。”
    【查看详情】
  • 灵飞经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查看详情】
  • 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大历十四年,颜真卿撰并书。除《集古录》,《金石录》着录外,他书无言及者。1922年10月在长安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此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所立,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本来面目,宜于初学。
    【查看详情】
  • 孔子庙堂碑
    《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撰文并书写,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于唐贞观七年(633年)。楷书35行,每行64字。碑额篆书阴文“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文记载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缮孔庙之事。为虞世南六十九岁时所书。此碑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也是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的虞书妙品。“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清杨宾《大瓢偶笔》)。据传此碑刻成之后,车马集碑下,捶拓无虚日。未几火烬毁,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毁。唐刻拓本今罕见。后唐拓本《孔子庙堂碑》流入日本,现藏日本东京三井文库。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其珍贵。现存此碑的两种重刻本:一在陕西西安碑林,宋初王彦超刻,世称“陕本”,或“西庙堂本”;一在山东城武,元代刻,称“城武本”或“东庙堂本”。前者字较肥,后者较瘦。四庙堂碑,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时石断为三。断后初拓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明中期拓本末行“风水宣金石”几字完好。关于三井藏有唐拓本《孔子庙堂碑》,不能不提到三井高坚,本世纪初,日本三井财团中有名三井高坚(字宗坚,号听冰)者,好艺事,嗜鉴藏,因挟雄厚之资,委其好友、著名篆刻家河井荃庐(仙郎)往中国,大肆搜罗中国金石碑刻,获取珍贵罕见的中国古代善本碑拓百余种,其中唐字孤本十数,宋拓则愈半百,皆秘藏于其听冰阁中,一时名播遐迩。然因其所藏深不露,与世隔绝达六十多年,故一般多仅闻盛名而鲜知其详,更无一饱眼福。直至近年,方移入财团法人性质的东京中野上高田的三井文库。人们通过文库定期的公开展示,方得稍窥一斑,其中包括久藏着的唐拓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查看详情】
  • 回元观钟楼铭
    《回元观钟楼铭并序》(836年,五十九岁)石横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镌刻。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柳书向又一纵深渐进。
    【查看详情】
  • 圭峰禅师碑
    全称《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并序》,唐碑,楷书,立于唐大中九年十月十三日立。现存中国大陆陕西省户县东南草堂寺内,碑高二百○八公分、宽九十三公分,额高四十四公分、宽三十三公分。裴休撰文并书,柳公权篆书额。碑文凡三十六行,每一行六十五字。书法近似柳公权,型态较柳公权更劲健,笔法严谨方整,结构精密劲紧,书风兼有刚柔,是晚唐佛寺碑铭精品之一。此碑拓可“玄秘塔碑”拓(裴撰文柳书之)互相参照,了解裴柳两人字体的异同。惟在清末时,曾横断一道,使不少字受损。圭峰禅师宗密,为草堂寺高僧,曾经师事澄观法师,为华严宗第五代祖师。裴休为晚唐书法家,“圭峰禅师碑”为其代表作。
    【查看详情】
  • 苻璘神道碑
    《苻璘碑》(838年作,六十一岁作)。李宗闵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镌字。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碑高一丈,宽四尺五寸三分,为柳碑中最显要者。石在富平县,“十年动乱”中被毁。此碑历代享有盛名,《金石录》、《宝刻类编》、《集古求真》等均有着录。此碑与《冯宿碑》字虽较小于《玄秘塔碑》,但同样魄力雄浑,字法深厚,结构缜密,神理骏发。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其书亦带有婵娟不胜罗绮之致。”此谓雄浑中有秀媚之色。
    【查看详情】
  • 不空和尚碑
    《不空和尚碑》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十一月十五日立,现在西安碑林。楷书24行,行48字。此碑为徐浩去世前一年所书,此碑是为纪念印度高僧不空三藏的业绩而建立的。此碑书法点画沉着、厚重,结字稳健,略有拙味,骨力洞达,与徐浩年高或有关系。历代对这件碑刻评价很高,但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如赵崡《石墨镌华》说:"今观《不空和尚碑》虽结法老劲,而微少清逸。"李后主说:"徐浩得右军之肉而失于俗。"
    【查看详情】
  • 金刚经
    《金刚经刻石》(824年,四十七岁作)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其下笔精严不苟,笔道瘦挺遒劲而含姿媚;结体缜密,以纵长取形,紧缩中宫,开展四方,清劲而峻拔。“柳骨”于此可初识,而柳集众书于此亦可知。宋董逌云:“诚悬书金刚经,柳玭谓备有锺(繇)、王(羲之)、欧(阳旭)、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