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首页
流派
作者
年代
专题
流派
国画
选择流派
篆刻馆
楷书馆
行书馆
草书馆
楹联馆
隶书馆
手扎馆
篆书馆
作者
国画
选择作者
颜真卿
董其昌
王铎
赵孟俯
王羲之
卫瓘
康里巎巎
赵佶
陈容
王慈
傅山
邢慈静
陈奕禧
未知
徐渭
杜大绶
文征明
今释
姚鼐
陆俨少
蔡襄
查升
吴琚
张骏
张照
孙岳颁
鲜于枢
饶介
李白
倪元璐
米芾
祝允明
王升
沈粲
文彦博
郭沫若
宋克
溥光
娄坚
许光祚
朱熹
奚冈
侯艮阳
黄慎
高二适
王个簃
屠隆
程邃
邵弥
米万钟
年代
国画
选择年代
清
近现代
明
唐
东晋
西晋
元
北宋
宋
南朝·齐
西夏
南宋
东汉
大理国
三国·吴
隋
五代十国
五代
三国·魏
晋
晋唐
三国
汉
北魏
三国曹魏
南北朝
南朝·梁
北朝·北魏
北齐
东魏
南朝·宋
南朝
五代十国·后周
西魏
高句丽
五代十国·后唐
北周
辽
曲氏高昌
十六国·北凉
五代十国·南唐
南朝·粱
南朝·陈
北朝·东魏
北朝·西魏
北朝·北齐
十六国·前凉
十六国·西凉
前秦
五代十国·前蜀
张猛龙碑
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藏曲阜孔庙。是碑书法雄伟刚劲,翰逸神飞,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康有为称其乃“正体变态之宗”,“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
【查看详情】
王居士砖塔铭
上官灵芝撰,敬客书,正书,十七行,行时期字。唐显庆三年(658年)十月十二日。明万历出土,砖已裂3截,后裂5截、7截,且佚一石,故全拓本极难得,此为初拓全文,曾藏吴县陆氏松下清齐,后转归吴湖帆跋,褚德彝题识。《王居士砖塔铭》便是唐代无名书法家所书的传世精品.
【查看详情】
张猛龙碑
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藏曲阜孔庙。是碑书法雄伟刚劲,翰逸神飞,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康有为称其乃“正体变态之宗”,“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
【查看详情】
张猛龙碑
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藏曲阜孔庙。是碑书法雄伟刚劲,翰逸神飞,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康有为称其乃“正体变态之宗”,“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
【查看详情】
张猛龙碑
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藏曲阜孔庙。是碑书法雄伟刚劲,翰逸神飞,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康有为称其乃“正体变态之宗”,“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
【查看详情】
王居士砖塔铭
上官灵芝撰,敬客书,正书,十七行,行时期字。唐显庆三年(658年)十月十二日。明万历出土,砖已裂3截,后裂5截、7截,且佚一石,故全拓本极难得,此为初拓全文,曾藏吴县陆氏松下清齐,后转归吴湖帆跋,褚德彝题识。《王居士砖塔铭》便是唐代无名书法家所书的传世精品.
【查看详情】
敬史君碑
《敬史君碑》,现存长葛市老城内,原立于祥静寺前(遗址在今辘轳湾村西),后淹埋地下。清雍正六年(1728年)农民耕地时发现,乾隆十四年(1749年)移立于陉山书院,建亭保护,并在碑阴刻跋。碑通高2.5米,宽0.84米,厚0.28米。碑额雕刻为蟠龙倒首,中间为一龛,龛内造像为释迦佛,佛两边为二弟子二菩萨,后边为二飞天,下边为九位供养人,雕工精细,是研究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珍贵资料。碑文1265字,为由隶到楷过渡的魏书体,清人辑入《金石萃编》。1963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拓片曾于1973年赴日本展览,并编入书法大字典。“文化大革命”中,碑额上的释迦佛、蟠龙的头部和碑身部分文字被砸坏。1981年4月县人民政府发文保护,并拨款重修碑亭,重建之碑亭为正方形砖墙,南北开门,东西开窗,单檐尖顶,四角挑出,仿木水泥结构。
【查看详情】
敬史君碑
《敬史君碑》,现存长葛市老城内,原立于祥静寺前(遗址在今辘轳湾村西),后淹埋地下。清雍正六年(1728年)农民耕地时发现,乾隆十四年(1749年)移立于陉山书院,建亭保护,并在碑阴刻跋。碑通高2.5米,宽0.84米,厚0.28米。碑额雕刻为蟠龙倒首,中间为一龛,龛内造像为释迦佛,佛两边为二弟子二菩萨,后边为二飞天,下边为九位供养人,雕工精细,是研究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珍贵资料。碑文1265字,为由隶到楷过渡的魏书体,清人辑入《金石萃编》。1963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拓片曾于1973年赴日本展览,并编入书法大字典。“文化大革命”中,碑额上的释迦佛、蟠龙的头部和碑身部分文字被砸坏。1981年4月县人民政府发文保护,并拨款重修碑亭,重建之碑亭为正方形砖墙,南北开门,东西开窗,单檐尖顶,四角挑出,仿木水泥结构。
【查看详情】
敬史君碑
《敬史君碑》,现存长葛市老城内,原立于祥静寺前(遗址在今辘轳湾村西),后淹埋地下。清雍正六年(1728年)农民耕地时发现,乾隆十四年(1749年)移立于陉山书院,建亭保护,并在碑阴刻跋。碑通高2.5米,宽0.84米,厚0.28米。碑额雕刻为蟠龙倒首,中间为一龛,龛内造像为释迦佛,佛两边为二弟子二菩萨,后边为二飞天,下边为九位供养人,雕工精细,是研究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珍贵资料。碑文1265字,为由隶到楷过渡的魏书体,清人辑入《金石萃编》。1963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拓片曾于1973年赴日本展览,并编入书法大字典。“文化大革命”中,碑额上的释迦佛、蟠龙的头部和碑身部分文字被砸坏。1981年4月县人民政府发文保护,并拨款重修碑亭,重建之碑亭为正方形砖墙,南北开门,东西开窗,单檐尖顶,四角挑出,仿木水泥结构。
【查看详情】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841年,六十四岁作)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石存西安碑林。清王澍《虚舟题跋》云,“诚是极矜炼之作。”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此碑柳书中最露筋骨者。”其骨力矫健,筋骨特露,刚健遒媚;结字瘦长,且大小颇有错落,巧富变化,顾盼神飞,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可谓精绝。柳公权的楷书中以《神策军碑》、《玄秘塔碑》影响最深远。
【查看详情】
«
1
2
...
68
69
70
71
72
73
74
...
396
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