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书法艺术馆! 退出
  • 衡方碑碑文
    衡方碑,全称《汉卫尉卿衡府君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九月立,隶书。20行,行36字。藏山东泰安岱庙。碑阴存题名二列,字甚漫漶。碑额阳文隶书“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二行十字,二行之间有竖格线。碑原在山东汉上县西南十五里郭家楼前,清雍正八年汶水泛滥,碑陷卧,后重立。
    【查看详情】
  • 张迁碑
    《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治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书体以方笔为主,结构严整、端正朴茂。张迁碑高九尺五寸,宽三尺二寸,共十六行,满行四十二字。碑阴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书法朴厚劲秀,方整多变,碑阴尤为酣畅。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评张迁碑:“书法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传世墨拓以“东里润色”四字完好者为明代拓本。张迁碑出土较晚,保存完好。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古今书家对此碑都给予最高评价,可谓汉碑集成之碑。明拓本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清初拓首行〖焕〗字完好。杭州有翻刻本。此碑用笔以方为主,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碑阳之字朴雅秀隽,碑阴之字稍见纵肆,皆高洁明朗。学汉隶者,都以此碑为最后范则。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盖其含蓄内蕴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
    【查看详情】
  • 尹宙碑
    《尹宙碑》全称《汉豫州从事尹宙碑》,东汉熹平六年四月立。元皇庆元年河南鄢陵县达鲁花赤阿八赤修孔子高时在洧川发现此碑,移置鄢陵孔庙,未久即没土中。至明万历年间石又复出,遂重置于孔庙中。隶书,十五行,行二十七字。额原有篆书[豫州从事尹公铭]八字,出土时仅存[从][铭]二字。〈尹宙碑〉书风疏朗秀逸,结体宽绰平正,用笔爽朗圆健,是汉碑刻隶书中清秀疏朗的时代表之一。清王澍评此碑此云:[汉人隶书,每碑各自一格,莫有同者,大多以方劲古拙为当,独〈尹宙碑〉笔法圆健,于楷为近。唐人祖其法者,敛之则为虞伯施,护之则颜臣。康有为〈文艺舟双楫〉中云:[〈尹宙〉]风华艳逸,与〈韩敕〉〈杨孟文〉〈曹全碑〉同家,皆汉分中妙品。〈尹宙碑〉存世所见拓本最早为明拓本。此次印行之拓本为清乾隆时拓[全文本]碑文字虽稍有损泐,但一字不缺。
    【查看详情】
  • 衡方碑碑额
    碑主人衡方,字兴祖。官至京兆尹、兵步校尉,有政绩。门生故吏朱登等乃镌石以颂其功德。碑文末行有两行小字:“门生平原乐陵朱登字仲希书。”翁方纲氏以为朱登是书碑人。此碑自宋欧阳修以来,迭经着录,为著名汉碑之一。碑字结体宽博,笔画肥厚古拙,方圆兼备,风致高雅,体势雄伟。在章法布白上,行密格满,与《史晨》、《曹全》相异趣。碑额阳文隶书,尤有气魄,结体严整,笔画圆劲,看似平正而神采飞动。清翁方纲称:“是碑书体宽绰,而阔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鲁公正书之渐矣。……盖其书势在《景君》、《郑固》二碑间也。”(《两汉金石记》)清姚华《弗堂类稿》跋此碑云:“《景君》高古,惟势甚严整,不若《衡方》之变化于平正,从严整中出险峻。”何绍基称其“方古中有倔强气”。此碑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杨守敬说《衡方碑》“古健丰腴,北齐人书多从此出”。从唐代颜真卿的书法亦可窥见其流风所及。清代中后期,提倡汉隶和北碑,书风大变,著名书法家伊秉綬学《衡方》,深得其神髓
    【查看详情】